固收產品去年四季度擴容501億元
貨幣基金等非權益類產品成為沖規模利器,而真正體現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是旗下管理權益類產品的數量
■本報見習記者劉斯會
2013年已然落下帷幕,引領各方關注的基金公司規模排名也塵埃落定。《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根據銀河證券數據整理顯示,華夏基金以2447.15億元的資管規模仍然位居行業第一,而成立于2004年8月12日的中銀基金公司則以1217.09億元的規模位居可比78家基金公司的第6名。如果按照有效資產(管理費率為1.5%)管理規模的口徑來統計,華夏基金仍穩居行業第一名,但中銀基金公司卻下降9個名次,降至第15名。
上海某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銀基金公司這次排名沖得很猛,甚至超過了工銀瑞信基金(資管規模位居第8名,有效資產管理規模第14名,相差6個名次)。“基金公司在規模排名時,貨幣基金等非權益類產品成為了沖規模的利器,其實,真正體現基金公司管理能力的是,旗下管理權益類產品的數量。”上述內部人士補充道。
中銀基金固收產品
去年四季度擴容501億元
成立于2004年8月12日的中銀基金公司,去年以1217.09億元的資管規模位居可比78家基金公司的第6名。
《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僅去年的12月份,中銀基金公司就成立了2只基金,分別為中銀中高等級債券()基金和短期理財基金中銀理財21天,加上11月份成立的中銀惠利純債基金,3只基金截至去年年底的資產規模為187.83億元。
除此之外,WIND數據還顯示,中銀基金旗下固定收益類基金,去年四季度末的資產凈值規模較三季度末相比,共計增長313.52億元。
綜上所述,加上前述去年四季度成立的3只基金年底貢獻的187.83億元規模,在去年四季度,中銀基金公司旗下固收產品資管規模共增加了501.35億元。
上海某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采訪時表示,中銀基金公司這次排名沖得很猛,甚至超過了工銀瑞信基金(資管規模位居第8名,有效資產管理規模排名第14名)。
基金公司
還需看主動管理能力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年底,中銀基金公司首次以千億元資管規模位居可比基金公司規模排名的第8位,當時也得益于其旗下中銀理財60天等幾只短期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在四季度時為其帶來的幾百億元增量資金。但2013年年中時,中銀基金公司規模卻降至580億元。
北京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分析師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采訪時表示,這種在年底沖規模的情況已經很常見了。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基金研究員田熠此前在接受《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采訪時曾表示,2013年是貨幣基金創新的一年,特別是貨幣基金實現“T+0”轉換后,與活期儲蓄相比優勢相當明顯。基金公司在此時偏好用貨幣基金等固收產品為自己沖規模。
WIND數據顯示,中銀基金產品結構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其中貨幣基金和短期理財產品占比較大,截至去年年底,中銀基金旗下的貨幣和短期理財產品的規模合計超過7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