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假設2010年全面膨脹對于華商基金來說是個偶然,那么2011年公司的全面潰敗恰恰證實了這個假設。
資金管理規模的急速擴大,讓本來“得意”于小規模資金管理的華商基金有些手足無措,以至于用更多的資金高價參與新股申購。可是,新股的屢屢破發,讓基民虧損累累,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龐大集團太平洋大智慧駱駝股份冠昊生物
不僅暴露出華商基金在資金管理能力上的短板,而且還引發很多投資者對公司投資行為的質疑。
基金高價打新基民承擔風險
市場一直認為新股發行制度不完善是制約股市發展的一道屏障,偏離價值的發行價格已經成為投資者深惡痛絕的事情。
2011年,資金充裕的華商基金積極參加新股詢價和申購,可是,讓人感覺詭異的是,新股詢價所報出的價格要遠遠高于其他機構。
較為著名的就是參與龐大集團的IPO機構詢價。在詢價中,華商領先企業、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商產業升級均報出了55元/股的“天價”,而太平洋資產管理旗下的兩只產品甚至只給出了20元/股的報價。
最終,龐大集團確定發行價格為45元/股,對應發行后市盈率39.64倍,華商基金對該股的高發行價的制定可謂是居功至偉。
更令投資者瞠目的是,在大智慧的機構詢價中,華商盛世成長和華商動態阿爾法均給出了27元/股的高價,而廣發基金甚至給出了14元/股的價格,大智慧最終確定的發行價格為23.30元/股,對應發行后市盈率88.89倍。
華商基金用高價參與機構詢價的還有駱駝股份、冠昊生物,其所報出的價格基本為機構中最高的。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基金公司高價打新,消耗的都是基民的資金,對于基金公司本身來說并沒有任何損失,所產生的風險卻要基民來承擔。
能力問題還是內幕交易?
對于華商基金高價參與新股發行的情況,市場中有著不同的看法。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早先華商基金一直處于小型基金公司的范疇內,對規模較小的資金管理起來還是有一定能力的。然而,隨著2010年規模的急速擴張,管理資金規模上有了巨大的增長。
由于此前該公司沒有這樣的管理經驗,所以投研能力、資金管理能力在短時間內無法跟上,就造成了2011年的潰敗之勢。
該分析師還指出,由于有了很多的增量資金,華商基金或許認為打新股比較安全,擔心低價格無法獲配新股,同時又沒有對2011年新股走勢做出正確的判斷,因此才出現高價打新大幅虧損的情況。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在新股IPO的過程中,準上市公司為了抬高發行價,往往會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機構來幫忙抬價。往往事成之后都會有所表示,或給予資金支持,或配合以后機構在該股上的炒作,或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機構的產品發行。
對于華商基金高價打新,有投資者提出質疑,為何公司出現多次幾乎是最高的報價?與其他基金公司相比,難道華商基金的投研能力就如此低下?即便不存在內幕交易,又如何能讓基民消除疑慮?畢竟高價打新所產生的虧損是由信任華商基金的廣大投資者來承擔。來源法制晚報)
(責任編輯:Newshoo)
分享到:
本文相關推薦
新股申購時間技巧下午
今天新股申購哪只好
網上申購新股技巧
什么時間新股申購中簽率高
新股申購是什么意思
今天有什么新股申購
新股為什么很難申購成功
如何申購新股的技巧
今日有哪些新股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