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唐真龍
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公布,中國經濟轉型大幕開啟。華商優勢行業基金經理吳鵬飛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雖然短期內經濟會經受陣痛,但中期來看,經濟轉型和體制改革帶來的要素釋放對相關行業構成利好,對于投資者來說,投資時一定要積極主動地切換投資邏輯。
吳鵬飛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隨后公布的《決定》,在中期改革的力度和措施上,高于預期,甚至要比預期高很多。“從中期來看,我認為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吳鵬飛指出。首先,堅定看好經濟轉型給相關行業帶來的利好。其次,堅定看好改革的要素釋放因素帶來的利好。中國未來的機會除了經濟轉型方向之外,還和制度改革要素釋放有關系,即醫改、土改、金改帶來的要素釋放。
從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經濟轉型歷程來看,普遍都經歷了一個相對較長的時間。以韓國為例,從擺脫傳統產業轉向新興產業用了22年的時間。吳鵬飛指出,相比而言,我國的經濟體更龐大、固定資產投資比例更高,因此轉型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如果我國的經濟轉型從2007年算起的話,可能至少還要經歷15―20年的轉型過程。轉型的過程包括樹立發展起符合轉型方向的企業,并解決制約要素釋放效率的制度問題等。
吳鵬飛指出,過去30年,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主基調是繁榮,主基調的主要特征是資產升值。從整體方向來看,目前主基調已經改變了。現在的主基調是轉型,主要特征是有些行業崛起,有些行業則永遠衰退下去。
“經濟階段變了,經濟階段的主要特征變了,機會自然也就變了,我們原來的傳統投資方法或者經濟輪動的方法其實不適用了。”吳鵬飛表示,在經濟轉型階段里,行業分化將成為一個主要特征,之前的投資邏輯在這個階段已經不適用了,所以一定要挖掘轉型產業或者是成長產業,這些行業會永久持續地走下去。而華商優勢行業將會采用多維度選擇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上市公司的方法。同時作為重要補充,將兼顧主題投資策略,深入挖掘得以產生和持續的內在驅動因素以及潛在的投資主題。
在具體的投資管理上,吳鵬飛介紹說,目前除了經濟階段的主特征發生改變之外,今年以來投資所面臨的技術環節也正在發生改變。他指出,隨著股指期貨及融資融券等工具的推出,很多投資人都在做股票時都加入了期貨的玩法,資金加上了杠桿,資金的流動性發生改變,而這種加杠桿的過程今后將是一個常態。吳鵬飛認為中國將真正進入“對沖時代”,而這將挑戰基金經理的傳統的投資管理思路。
吳鵬飛指出,“對沖時代”對基金經理投資管理能力的訴求將趨向多元化。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在建立價值研究方法體系以及形成科學有效的投資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應該建立資金管理的風控體系。這個風控體系從目前的風控部分的風控是不一樣的,這個風控體系的主要作用是基于資金在風險暴露的情況下如何有效控制和管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