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國聯安基金公司副總經理王峰的辦公室里,中國證券報記者和他就行業發展趨勢、產品策略和渠道策略展開了長談。
中國證券報:對于今年的新基金發行市場有何預判?
王峰:現在普遍有兩個預期,首先,發行數量可能會創下歷史新高。如果突破200只,就意味著平均一個月要發行近20只基金,渠道的擁擠程度可想而知。其次,新基金的首發規模會出現下降趨勢。
為什么會有如此預期,基金IPO市場過去行政調控多一些,一旦進入逐步市場化的軌道,整個行業對發行新產品有著異常的商業沖動,有的公司甚至開始實施全渠道策略,盡力爭取多發行。
不過,新發產品的商業利益會出現邊際效應遞減的趨勢。每家公司會考慮檔期、成本、利潤等因素,新基金不是發得越多就越好,或者說發得越多就越能提升規模。去年規模增幅排名前列的公司,并不是產品發得最多的,而是抓住時機,發行了契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同時,你要想多發新基金,也要做好扎實的準備工作,比如說人員儲備、產品設計與渠道配合等。我們預期,行業會重新思考,產品發行市場未來會降溫,有的公司會率先階段性關閉或調控生產能力,整個行業形成新一輪的均衡。
中國證券報:根據銀河證券統計,2010年度,國聯安管理資產規模增幅70%,增長率位列行業前5名。請介紹一下新產品設計和發行上的心得,接下去產品策略又會有什么變化?
王峰:國聯安去年一共發了3個產品,首發規模加起來超過50億。除了靠首發規模,一些產品的后續凈申購也對公司規模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雙禧中證100分級基金的規模翻了幾倍。
在產品策略上,新產品要有可取之處,或者是完善公司產品線,契合投資者多樣化需求,或者在推動市場發展上有獨到之處,即要選擇那些依靠市場力量就能自然生存壯大的品種。
公司2011年規劃將繼續秉持獨有特色,我們預期在今后一段時間,Beta類的產品依然有較大的發展空間。Beta類的產品整體開發成本相對較小,產品市場發展的趨勢最終還是會轉向阿爾法,因為這是投資管理行業核心所在。
中國證券報:國聯安與中信、浦發都合作發行產品,在渠道越來越擁擠背景下,如何能有所突破?
王峰:如同構建一個投資組合,渠道策略亦然。我們不僅深入研究各渠道的特點和他們的產品結構,更要提出解決方案,根據不同渠道不同特點來配給不同產品,將什么樣的產品交給什么渠道需要事先認真研究。
其次,跟蹤渠道順勢而為。各個渠道對于基金的發行推薦也都有自己的規劃,比如前階段,就曾有銀行準備力推QDII產品,如果你準備發行QDII或者要做持續營銷,那么與該渠道合作應能事半功倍。
作者:徐國杰(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姜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