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9月份金融危機開始加劇以來,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即出現逐月下降,這一勢頭在當年12月尤其明顯。據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的統計顯示,2008年最后一個月,銀行理財產品的下降幅度超過前幾個月,且人民幣理財產品的降幅最大。
“12月減少的基本是人民幣理財產品,尤其是信貸類理財產品。”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研究員李要深表示,12月信貸類產品發行數較上月減少85款。由于信貸緊縮帶來的發行動機已經基本消失殆盡,故而當12月信貸政策繼續松綁后,特別加上央行出乎意料的大幅降息的影響,眾多此類產品推遲發行,或者取消發行,使得信貸類理財產品這匹2008年的銀行理財“黑馬”,在2008年最后一個月“低調”謝幕。
李要深進一步分析指出,信貸類理財產品的出路在于跟未來宏觀政策的聯動,并購貸款、中長期基建貸款等相關方向或許是該類產品的未來發展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產品數量減少,但是人民幣理財產品在市場中的絕對占比仍很大,12月高達83.4%。相比人民幣產品的強勢,外幣理財產品的表現不佳,發行數也持續低迷。特別是近期強勢的美元,與其相關的理財產品的發行數卻在大幅下降。同時,由于年末資金交易清淡和各國央行繼續在12月大幅降息,導致倫敦同業拆借利率繼續走低,這直接帶動了各外幣理財產品的收益繼續下行。
(責任編輯:廖翊